打破科學與人文疆界,從科學、東西方哲學與藝術的觀點,中山大學「氣之遊 IDG 工作坊」論「氣」。
【記者周葉/高雄報導】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文學院國際漢學平台及劇場藝術系合辦「氣之遊 IDG 工作坊」,打破科學與人文疆界,從科學、東西方哲學與藝術的觀點論「氣」。 中研院士王寶貫以「大氣、天氣與氣候之逍遙遊」為題演講,清華大學哲學所講座教授楊儒賓闡述「氣」的意義,中山劇藝系副教授何怡璉、黎美光創意心理工作站藝術總監黎美光及Moon Voice心靈之聲創辦人陳祺欣共同引領與會者在即興舞動中感受身體中氣的遊動。 中山大學文學院長賴錫三表示,工作坊的規劃,正是為了跨出「你-我」的界線、「物-我」的疆域,思考更根本的共命倫理,承擔更大的環境責任,以求走向共生共榮的命運共同體。 中山大學氣膠科究中心主任王家蓁說,古今中外的哲學、宗教、藝術乃至當今量子力學的科學研究,都指向物我一體共生的本質;工作坊的初衷,就是希望以不同觀點視角,認識氣於天地及生物體內的遊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