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廖軒宏(中)團隊利用更環保的光催化,更低成本、極高升生產效率,合成出阿茲海默症藥物中的重要成分。
【記者周葉/高雄報導】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廖軒宏團隊突破藥物與材料科學,利用更環保的光催化,僅需1/4的成本即提升生產效率近千倍,合成出阿茲海默症藥物中的重要成分,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期刊」。 廖軒宏指出,傳統化學規則分子相當「懶惰」,能坐不站、能躺不坐,但其實分子結構很有爆發力,只要促使它們「動起來」,賦予活性,即可讓分子進入高能狀態,對人類更為「有用」。 顛覆傳統方法,採用截然不同的「Uphill逆向合成策略」,在合成過程中提供額外的光催化能量,讓分子在溫和的環境下進入高能狀態,精確獲得高價值的化合物,為綠色化學與精準醫藥創造新的可能。 該研究成果不僅可能改變未來合成藥物與材料的方式,讓製藥更有效率、製程更環保,同時為有機化學提供一種全新的反應型式,在溫和條件下獲得高選擇性的產物,未來有望在藥物與材料科學領域帶來革命性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