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中心運用AI虛擬人像技術,生成董事長謝明達的「AI分身」與本尊同台互動。
【記者季從茂/綜合報導】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25日舉辦35週年感恩茶會,以「Team Taiwan體系台灣」為主題,展現推動產業體系35年的豐碩成果與未來展望,現場邀請近400位產官學研貴賓出席,共同見證台灣產業體系發展歷程與成果。 中衛發展中心在全球化市場激烈競爭的80年代,以「合作取代合併」為產業發展基礎,積極建構中心衛星工廠體系,走遍全台,串聯數萬家供應鏈廠商,陸續打造汽車零組件體系、自行車A-team、工具機M-team、運動器材S-team等逾200個工商農體系;同時,在經濟部工業局(現產發署)的協助下,主辦首屆「TCIA臺灣持續改善競賽」,迄今已有超過500個機構、企業參與競賽,逐步建構出全國最大的跨產業改善交流平台。 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謝明達於會中表示,過去35年,中衛見證台灣企業歷經產業轉型、全球競爭與疫情挑戰,並與產業夥伴共同累積成果,對台灣產業的韌性與競爭力深具信心。他強調,團隊之所以能發揮所長,有賴體系的支撐,面對世界快速變動的挑戰,Team Taiwan是推動台灣產業創新轉型的關鍵力量。展望未來,唯有攜手合作、整合資源,共創價值,台灣產業才能在國際舞台上站穩腳步。 產發署主秘陳國軒在會中表示,台灣產業競爭力最重要的價值,莫過於產業供應鏈與體系。精實改善的效益不僅侷限於製造業,更擴大至農業、半導體等領域,國內知名溫室工程業者皆展、福特六和汽車、日月光,家登精密等企業,皆在中衛多年輔導下,以精實改善為基礎,驅動成長動能,升級轉型。為因應科技多元應用及永續發展的國際趨勢,中衛除了持續鞏固產業體系綜效,更積極協助企業加速數位轉型,打造創新營運模式。 中衛中心因應生成式AI爆發應用,導入AI Agent與工作流應用,此外,從智慧製造、數位轉型到AI轉型,中衛中心深耕車輛產業、汽車電子、半導體、消費電子、工具機、機械、衛浴、食品與連鎖餐飲等多元產業,深入企業經營管理、價值流程改造、營運模式創新。透過IoT、CPS、ERP、PLM、MES管理系統串聯,以及資料倉儲到營運戰情室的建置,協助企業應用AI提升競爭力。 台灣宣示「2050淨零轉型」以來,中衛中心積極協助友好產業企業從節能減碳與能源轉型策略規劃出發,精準掌握碳排放熱點,制定碳風險因應對策,強化碳管理機制。中衛中心透過揭露、減量、碳中和三階段推動藍圖,協助企業建構碳管理平台、制定減碳策略,讓永續發展有方向、有系統,為企業架起通往「淨零」的橋梁。 活動現場展區也呈現中衛中心輔導成果,工業展區從美利達自行車體系出發,以「韌性供應鏈」為核心,建立合作平台,提升靈活與效率;在力山工業的健身器材體系,導入永續精實優化,協助供應鏈邁向低碳製程;而焊接體系則以健和興高速充電槍為案例,建立夥伴合作與品管機制,提升性能與品質。這裡是臺灣製造創新升級的縮影。 木攤展區則聚焦農、商業的「永續」與「在地特色」。展出「產銷履歷驗證與綠色消費」,推動食品安全與溯源;在「農產品碳足跡」區,草莓、茶葉等產品展現低碳農業的實踐;延伸到「低碳旅遊與包裝減量設計」,呈現金門商圈的低碳遊程,以及綠色循環的生活商品,傳遞減碳與創新價值。另有「臺灣工藝永續發展」將ESG理念融入工藝;「品讀臺灣系列」展現中衛以禮盒為策展載體,展現台灣風土的多元與美好;「品蜜區」讓大家體驗三代蜂農守護蜜源的永續堅持。 活動當天精心準備的餐飲,承載著中衛陪伴地方產業的足跡與成果。每一道餐食與飲品,都是與在地品牌共同努力的展現,包括以二十四節氣為靈感的啤酒頭釀造;桃園的花草果茶與蔓越莓氣泡水;雲林的牛軋方塊酥與筷子肉乾;台南的茶豆香酥與黃金蕎麥茶;來自屏東的精品巧克力揉合哇沙米與紅烏龍的巧思;台東的紅藜穀物棒和屢獲國際肯定的紅烏龍茶。更重要的是,當天餐飲導入綠色食材與產銷履歷驗證,從產地到餐桌,讓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安心、透明與永續的價值。 中衛中心在35週年慶之際,特別限量推出《品讀台灣味》第3號作品「覓台灣」蜂蜜紀念禮盒,邀請10家輔導業者,嚴選15款蜜源植物各異的蜂蜜,致贈與會產企業夥伴,以「蜂」象徵群體協作與無私奉獻的精神,呼應Team Taiwan協力共創的理念。設計減塑材質的精裝書盒,外盒插畫融合15支蜜源植物,並以盾牌及玉山意象,傳達Team Taiwan體系台灣做為產業後盾,守護台灣與產企業一起挑戰巔峰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