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學「AI技術小聚」,聚焦AI技術、法制與倫理議題,探討AI在教育與產業轉型中的挑戰與機會。
【記者周葉/高雄報導】高雄大學工學院舉辦「AI產業生態暨多元人才賦能推動計畫-AI技術小聚」活動,南部產官學研與開源社群齊聚,聚焦AI技術、法制與倫理議題,探討AI在教育與產業轉型中的挑戰與機會。 會中高雄大學資工系副教授吳俊興以「Kuwa OS台灣AI開源平台的研發經驗與應用」為題,分享參與國科會「可信任人工智慧對話引擎TAIDE」計畫成果;資管系主任林杏子以「AI基本法來了,技術人要準備什麼?」為題,深入解析「台灣AI基本法」。 後續由資策會專案經理張元駒介紹「開源AI貢獻者方案」、先進醫資技術組長黃川曜分享「Vibe Coding生成式AI對軟體工程的衝擊」,壓軸專家對談邀請高科大教授戴鴻傑、樹德科大助教陳俊卿、奇景光電工程師賴正齡、中華電信研究員張育仁與Berry AI資深工程師洪瓏軒,從AI應用落地與南部生態鏈發展等面向進行交流。 高雄大學教務長張志鴻表示,高雄大學將持續打造南部AI人才培育樞紐,結合研究與實務,讓AI教育落實在地、連結國際;希望學生在畢業時,不僅具備AI技術力,也能理解科技背後的倫理與社會價值。 高雄大學電工系主任郭馨徽指出,AI時代的學習應兼具開放心態與批判思維;高雄大學推動跨院合作,讓AI教育融入各學門課程,唯有具備正確理解與倫理判斷,AI才能成為共創的力量。
|